首页 > 新华信用 > 信用研究 > 互联网金融:征信的本质是信息共享

互联网金融:征信的本质是信息共享

中国经济时报2017年01月06日10:35分类:信用研究

核心提示: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需要征信呢?征信本质是信息共享,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防范信用风险。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需要征信呢?征信本质是信息共享,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防范信用风险。”2016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谢业华在“新治理智库联盟(UNGT)2016年年会”之互联网金融单元上表示。

目前,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我们根本不需要认识你,也根本不需要了解你,我们就可以谈一笔交易或是借钱。在这种环境下,如果再依靠传统方式了解的话,第一是成本非常高,第二是达不成交易,或者将我们置身于风险之下。

谢业华分析,“以前由于经济活动范围比较窄,个人交往方式比较简单。所以,人和人之间的信任基本来自于互相了解和人际关系,到后来人口流动性增强,经济活动范围扩大,除了要与自己熟悉的人或者了解的人打交道以外,更多是与一些陌生人打交道,这样就带来一个信任问题。”

比如,某人向一家银行借钱,如果银行没有人认识你的话,可能你需要通过繁琐程序提交资料证明你有还款能力,银行也要费很多力气来核实你是不是有还款能力,这样对于上百万元的贷款来说是合适的,但是对于小额信贷来说就不太划算了。

由此,谢业华认为,“征信就是由专业化机构将各方主体信息加工分析,来预测借款人将来的履约能力和履约意愿,这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交易成本。”

谢业华表示,“这样的话,我们就形成了基本的意识关系,在我们左端是数据源,很多数据产生机构,右端是场景端,数据使用机构。中间是数据使用过程,可以看出征信是一种工具的作用,它可以让人们信守承诺,成为基本的行为准则。”

近几年来,征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收录了2100万份企业信息和9亿个人信息,但是有信贷记录的主体只有620万家企业和4亿个人信息,大部分是没有显著信贷记录的,也没有融资的需求,因此,就不能用传统信用评估方法进行分析。

目前,传统信用体系不能有效满足我们的社会融资服务需求,尤其是小微企业或者中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需求。所以,像P2P、网络借贷,消费金融新的形式层出不穷,也是由于供需矛盾导致金融体系从信贷供给一侧进行结构性改革。

征信如何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应用?谢业华认为,“互联网金融不管是传统机构向互联网延伸,还是像P2P居间服务商,还是一些真正提供金融服务的互联网企业,它的不同场景,对于征信服务需求是不同的。”

在谢业华眼里,归纳起来可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身份认证功能,身份认证是互联网金融第一道防线,它主要解决身份确认的问题。比如说你在网上放一笔贷款或者做一个系统交易,你首先要知道这个人是谁,我要向谁借钱,谁向我借钱。

第二个功能信用认证功能,主要为客户信用状况做综合评估,量化客户风险,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定价主要是易于大数据原理,信用资产利率要能够覆盖正常的风险,并获得足够的正常利润水平。

第三是行为认证,行为认证可以说是在信用认证基础上延伸出来的服务,但是近年来受到我们广大互联网企业的重视,不仅是金融企业重视。因为他主要是了解客户,根据客户的属性,风险偏好的特征,来提供一种更有针对性、更有人性化的服务。

[责任编辑:边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