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华信用 > 信用观点 > 连维良:让更多信用城市撑起更高水平的信用中国

连维良:让更多信用城市撑起更高水平的信用中国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7月18日17:17分类:信用观点

核心提示:7月18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开幕式上致辞。

杭州(CNFIN.COM / XINHUA08.COM)--7月18日,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在杭州举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我国信用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城市是信用体系建设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城市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信用嵌入城市治理理念。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致辞。新华网发 汪逸薇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连维良致辞。新华网发 汪逸薇摄

连维良说,他深切地感受到杭州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公交车上,凡是有芝麻信用分的市民都可以先乘车后付款;在无人超市里,不再有收银员,顾客可以直接带走商品,离店就自动完成了支付;在图书馆里,在宾馆酒店里,在骑行共享单车时......众多场景都能感受到信用的价值。在杭州,信用可以“当钱用”,无现金信用支付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信用了。诚信正在这里落地生根。

他指出,信用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城市管理者应当认清形势迅速跟进。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去年一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6个对信用建设具有顶层设计意义的改革性文件。可以说,国家层面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已基本完备。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对加强信用建设的呼声日益高涨,公众对信用服务和监管的需求日益迫切,信用建设工作推进日益深入。自201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发布以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全面实施,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归集39个部门、所有省区市和37家市场机构等各类信用信息约33亿条,“信用中国”网站日访问量突破500万人次,联合奖惩机制迅速扩围,已累计签署25个备忘录。一批社会信用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以及高校组织等纷纷加入信用共建队伍,信用建设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共识与支持。国有重托、业有热盼、民有合力,信用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多种信用建设探索与实践恰逢其时。

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紧跟中央步伐,充分认清新形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开创城市信用建设新模式,打造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信用城市,以义不容辞的精神,以责无旁贷的担当,以前所未有的作为,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向深入。

连维良同时指出,城市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阵地,城市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2015年和2016年,43个城市先后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探索创新、率先突破。发改委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全国659个城市的信用状况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价。从阶段性评估结果来看,既有一些城市不断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也有一些城市因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及时而被警示或约谈,城市信用建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比较明显。

城市信用建设是一项事在人为的创新性工作,也是一项披荆斩棘的改革性工作,重视程度越高,抓的力度越大,收到的成效就会越明显。连维良强调,信用可以成就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也会因失信、因营商环境不良而陷入困境。

连维良表示,信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效益。信用能够激发一个城市的活力,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对于如何打造信用城市?连维良认为,城市管理者应当从以下六方面做起,凝聚合力、真抓实干、久久为功。

第一,要将诚信纳入城市核心文化。城市管理者应当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承和弘扬诚信文化,将诚信品格融入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核,将诚信理念植入百姓的内心深处,坚持诚信立市,使诚实守信内化为市民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第二,要将信用嵌入城市治理理念。在全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是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的重要思路和手段。上个月,中国政府网发布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被评为最具网民获得感的“放管服”十大举措之一。建立各类主体信用记录,将信用信息嵌入行政管理过程中,区别不同信用状况实施分级监管,瞄准违法失信风险开展精准监管,有助于政府部门在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更有效率地发现和整改问题。

第三,要把奖惩机制导入所有重点领域。联合奖惩是信用建设的核心机制。城市政府要贯彻落实好国家层面已经出台的联合奖惩备忘录,并且对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进一步在所有重点领域建立起联合奖惩对象名单及管理办法,细化联合奖惩措施,并嵌入平台系统,信息化地执行落实,真正构建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联合奖惩大格局,使“不愿失信、主动守信”形成风气。

第四,要让共享平台覆盖所有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信用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平台中信息数据的丰富程度、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城市信用建设的深入程度。对于城市所有个人、企业和各类组织的信用信息,市级平台应当做到全覆盖,并逐级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我们将通过全国平台这个“总枢纽”,向各城市开放全国信息共享服务,丰富市级平台的跨区域跨部门信息。

第五,要让信用服务遍及生产生活。城市管理者要善于挖掘信用信息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要注重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创造更多的信用应用需求和场景。我们鼓励城市政府开通信用门户网站,提供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鼓励城市政府整合各类信用信息,向金融机构开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使信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鼓励信用服务机构运用信用积分,在交通出行、医疗付费、休闲旅游等方面为市民提供便捷服务;鼓励将信用信息融入公共服务和市民生活,实施信用惠民举措。城市管理者需要思考信用建设如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使百姓富有获得感,更多释放信用红利。

第六,要让信用宣传走进千家万户。城市管理者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通过典型案例发布、政策权威解读等方式,广泛宣传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信用法规制度。通过设立“诚信日”,编制市民诚信手册,推动诚信宣传进课堂、进社区,拍摄诚信主题微电影等宣传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全社会“知信用、讲信用、用信用”的行为自觉。

信用城市到底应该长什么样?最后连维良指出,“信用有价”的实践应该在更多场景落地:在停车场可以先离场后自动扣费;办理公共事务,可以先办事后补资料;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可以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发放的纯信用贷款;诚信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人才推荐等就业服务……这些都是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给市民生活、企业成长、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改变。

[责任编辑: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