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配送“规范”亟待打上信用约束补丁

东方网2017年08月07日16:37分类:行业市场动态

核心提示: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收取小费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8月5日,《外卖配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T/CCPITCSC 007—2017)在北京发布,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为外卖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t01b418632eb50730b8.webp

外卖配送员不应进入消费者家中、收取小费或有其他不文明举止。8月5日,《外卖配送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T/CCPITCSC 007—2017)在北京发布,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为外卖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外卖配送作为“互联网+餐饮”的新兴行业,不能没有规矩。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组织起草了“规范”,填补了行业空白,非常及时。重要的是,它可以规范行业服务,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规范外卖市场,促进公平竞争,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值得肯定和期待。

不过,作为行业规范,没有刚性的约束力,“规范”执行主要靠行业自律,所以,“规范”到底能不能落实到每家外卖企业,以及外卖企业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规范”的每个要求,都是未知数。比如,外卖企业会不会坚守配送人员年满18周岁的要求,能否严格执行服务流程,外卖配送人员是否坚持不进入消费者家中,以及消费者提出质疑之后及否按“规范”要求处理,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通常只能看企业的态度。

当然,行业规范有局限,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行业组织属于松散组织,没有法律授权,自律是行业组织的主要特点,所以,行业自定的规范不可能“硬”起来,是共性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行业规范彻底没有用,行业规范注定软绵绵。事实上,行业规范也可以“硬”起来,迫使行业经营者守住行业底线。因为,在互联网+时代,行业组织可以建立本行业的信用体系。这是一个杀手锏,借助信息平台曝光本行业失信的企业,具有杀伤力。

在信用社会,建立信用体系,是商业经营规则的标配,也没有谁可以拒绝建立信用体系、接受信用体系的约束。因为,一方面企业信用“积分”是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吸引更多消费者;另一方面消费者选择哪家外卖企业的服务,也会参考企业的诚信“积分”。在互联网+时代,不少企业主动要求消费者打分,或者给出“好评”或“差评”等评价,为企业积攒信用分。

由于信用评价已经成为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参考指标,于是有人动歪脑筋,花钱“买信用”,网上“刷单”就是这样产生的。这暴露部分企业的无耻,也凸显网络信用体系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被不良商家钻了空子,欺骗了消费者,所以,“刷单”行为已经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是题外话。外卖企业借助了互联网的翅膀,再辅助一个信用规则及插件,并不是难事,可是“规范”只字不提,亟待补上。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