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机构转型探路三周年: 违约数据“压箱底” 信联共享路漫漫

21世纪经济报道2018年02月07日11:05分类:行业市场动态

民营个人征信机构艰难探路三周年之际,央行一纸公告,“信联”落地。

互联网金融、非银金融领域,征信体系基本空白。三年前,央行曾通知芝麻信用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期6个月。但其间颇为曲折,牌照迟迟没有下发。

今年1月初,央行官网发布《关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相关情况的公示》,百行征信业务范围是个人征信业务,注册资本人民币10亿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8家试点机构分别持股8%。

百行征信的落地,几家欢喜几家愁。

多位征信行业人士指出,三年以来,个人征信机构面临着“鲜有信贷机构愿意共享数据”、“风控副业输血主业”的尴尬局面。从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角度来看,在央行的主导下,如果百行征信能够成功,有望解决新金融领域的征信问题,也有望和央行征信中心打通,实现数据共享。

一家试点机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百行征信很多细则目前尚不清楚,不是说不告诉我们,而是还没有拟好。”

信贷机构不愿共享数据

“实践证明,民营个人征信机构很难做好。三年下来,8家试点都没突破,因为信贷机构不愿共享数据,尤其是贷后违约数据。监管牵头筹建百行征信,是因为我们没做好,监管另想办法。”另一家试点机构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他进一步解释:“信贷机构没有义务给我们报数据,这些贷后违约数据都是信贷机构用损失换来的,共享给其他机构,相当于培养竞争对手,谁先报,谁就是傻子。即使报了,真假也可以操作,我们验证不了,只能当作真的。我们也收集了部分贷后违约数据,但量太少了,没有长期、持续、系统性的该类数据。”

上海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平台虽然有跟个人征信公司合作,有的免费,有的收费,但一般不给他们数据。一方面担心第三方机构利用这个数据做业务,不利于我们;另一方面,第三方机构有可能倒卖数据,现在数据就是钱,除非国家强制性规定报送。”

上述试点机构高管还称,由于是商业行为,导致机构间互不信任,因此希望在央行的主导下,百行征信能强制性获取数据,才能解决上述问题,8家试点机构也是股东,可以协助做产品化、销售等业务。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百行征信落地还没那么快,预计需等互金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结束后,才能准确得知哪些机构要报送数据,报送什么数据。

民营个人征信机构何去何从?

百行征信落地,对于个人征信行业来说,影响深远。但对于其他个人征信机构,影响未必都是正面。业内普遍认为,总体来看,个人征信市场化空间缩小了。

上述试点机构高管表示:“对于8家试点机构,现在暂没有什么变化,还是继续做业务。主要是风控业务,譬如反欺诈、信用评分等。”

对于上海资信公司,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不同阶段的产物,要看央行如何明确其定位。

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官网显示,其成立于1999年,是经央行批准组建的全国首家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2009年,央行征信中心正式成为上海资信的控股股东。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由央行征信中心委托建设,主要收集全国的网络借贷、小额贷款、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等互联网金融及非银金融信用信息,向合作机构提供个人征信共享服务,并帮助网贷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至于其他个人征信机构,比如北京安融征信、算话征信,有的坚持做征信,有的转型做风控。

北京安融征信公司总经理常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百行征信的落地,是我国个人征信服务向规范化迈进的重要一步。百行征信成立并不意味着个人征信的市场化发展道路完全封闭。针对特定领域、特定市场主体征信的补充与完善,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谢水旺)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