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洮南模式”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8年02月11日11:15分类:行业市场动态

在吉林省洮南市,福顺镇辣椒合作社和水稻合作社社员主动排队到信用社归还贷款的行动已被传为佳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洮南模式”日渐成型。提起信用体系建设,人行洮南市支行行长石志宇对记者说:“洮南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切实促进了信用金融与新型农业的结合,收到了农民受益、金融得益、政府满意的多重效果。”

深入推进县域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人行洮南市支行落实人行长春中支加强“小有特色、小有作为”县支行建设工作的重要实践。几年来,人行洮南市支行紧密结合县域实际,着力改善辖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依托22个“金融改革综合示范村”,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过几年耕耘,洮南辖内农村信用环境得到改善,信贷支农手段不断丰富,金融支农力度有效增强。

畅通机制 切实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早在2015年,人行洮南市支行就积极推动市政府部门达成共识,明确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并推动政府部门整合全市涉农力量,成立了以市金融办、乡镇金融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为牵头部门的三级组织体系,确定了由政府主导、人行洮南支行协调、涉农金融机构参与、广大村民响应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人行洮南市支行牵头制定了《洮南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洮南市农户信用评定工作实施细则》和各类配套细则,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具体安排,建立健全操作流程,充分发挥人行推动力、金融机构业务辐射力和村委组织的影响力,对农户信息进行采集更新,确保信用评价有据可依。

在信用评级方式上,洮南市采取征信系统信息评价、金融机构评价和村委会评价三种方式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保证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用性。为有效推动工作落实,洮南市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金融机构、信息采集人和农户在信用评价和信用活动中的责任和要求;对信用优良的村庄和农户颁发牌匾和信用证,实现村村比较、户户对照。同时,充分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农户凭借“信用证”可获得2万至10万元不等的信用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失信农户则不予信贷支持。在洮南市,尤其是在金融改革综合示范村,农户视信用为“第一名片”,履约守信成为生活基本准则,示范村的还贷率达到100%。

由点及面 实现效率与精准对接

洮南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从打造示范村模式起步,由最初3个示范村逐步扩展到22个示范村。通过对示范村6682户59476条农户信息进行采集更新,评出信用户1120户。农民“信用证”在手,信贷资金就会紧跟而来,农业生产基本资金需求得到满足,贷款难问题在示范村被有效破解。人行洮南支行与政府金融办携手,借助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广、信用建设普及度高的优势,共享信用建设成果,快速实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全覆盖。

2017年以来,人行洮南市支行持续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组织召开对接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优先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并协调政府与金融机构,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助推信息共享,将金融需求与银行实时对接,全力提供及时、精准的资金、政策支持。洮南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现了农村信用信息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解决了长期困扰涉农金融机构的因农户信息不对称而无法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难题。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信息查询,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拟借款用户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减少审查环节,有效降低了涉农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和信用风险,进而简化了贷款手续,提高了贷款发放效率。

信用导向 以普惠带动村级产业发展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进一步强化了洮南市履约守信的良好风气。信用户、信用村优先享受综合配套金融服务,以信用为先导的金融惠农“一揽子”措施借助这一平台得到了集中展示。通过开展对全辖6148户贫困户信用评定工作,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符合帮扶条件的317户贫困农户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辖区扶贫攻坚。信用信息已成为洮南市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的重要依据,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更为金融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开辟了有效渠道。

在洮南,信用与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进。信贷资金由不足变满足,洮南村级产业得到切实发展。2017年,洮南市金融机构支持村级产业的贷款额度比上一年翻了一番。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意识逐步强化,个别还贷有困难的合作社由村委会筹集资金帮助归还贷款,村级组织和经营实体对履约守信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洮南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已全部覆盖辖区18个乡镇221自然村,评定信用农户20799户,占全部农户总数的31%,发放信用贷款达8.7亿元。(见习记者宋珏遐 通讯员齐大巍 刘淼 程少忠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