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典型经验介绍之十二:荣成市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8年02月14日09:14分类:地方动态

编者按: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组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经城市自愿申报、第三方评估和专家评审,杭州市、南京市、厦门市、成都市、苏州市、宿迁市、惠州市、温州市、威海市、潍坊市、义乌市、荣成市等12个城市近日被确定为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这些城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现将他们的典型经验刊发,供各地参考借鉴。

中国金融信息网讯 荣成市坚持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围绕强化社会管理、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诚信建设入手,推进“以德治市”与“依法治市”相结合,自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来,分三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以“诚信荣成”为主题,连续开展诚信建设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氛围;第二阶段,搭建管理平台,出台制度规范,为信用体系建设打牢基础;第三阶段,在拓展信用管理领域、强化信用结果应用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在工作推进落实上建立“三项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直属市委管理的市社会信用管理办公室,配备10名工作人员,由市委副书记直接分管,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专题视察调研,出台了l50个规范性文件和270多个配套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

2.督导考核机制。将信用建设纳入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赋分比重,建立会议调度、月度汇报、观摩评比、督办整改等机制,促进工作落实。

3.社会共建机制。持续加大信用知识、诚信典型和诚信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媒体开设“创建信用城市”专栏,在城区、镇区等设立100多个诚信广场。开展“诚信示范户”“诚信示范企业”“诚信示范村居”等评选,以有关主体的信用状况作为重要指标来确定,激发了全社会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累计评选表彰各类诚信典型4.5万多个,17人获得“中国好人”和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二、在信用平台建设上实现“三个覆盖”

1.信用系统广泛覆盖多行业领域。建成荣成市社会信用管理系统,设立党政机关、社会法人、自然人、村居组织4个数据库,建立城建、教育、交通、国家公务人员、村居居民等12个子系统,由全市所有部门和镇街分级管理、共享共用,实施信用管理。

2.信用对象广泛覆盖社会组织成员。将60万本地居民、19万外来人口、3.5万个体工商户、1.6万家企业、140个部门单位、1420个村居和社会组织,全部纳入信用管理系统,形成每个主体的“信用档案”和“诚信名片”。

3.信用信息广泛覆盖经济社会活动。编制了《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目录》,大力推动信用信息的收集汇总,涉及600多项经济社会活动,目前已归集1900万条基础信息、130万条守信信息和失信信息。在此基础上,创新开展“政务信用评级”,为信用应用提供简单直观的参考依据。近年来,共出具信用报告2.2万多份,提供查询12.5万人次。

三、在信用管理模式上抓好“三个结合”

1.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信用建设就延伸到哪里。近年来,荣成市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智慧城市、旅游城市、生态城市等中心工作中,都融入信用管理工作。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开展“礼让斑马线”活动,将不礼让行为作为失信信息计入驾驶员信用档案,公交车、出租车礼让率达到100%,社会车辆礼让率达到95%。对个人参与志愿服务建立信用记录,全市注册志愿者从2016年的5000人增加到目前的8.8万人。

2.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在出租客运、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等42个重点领域以及教师、学生、医生等20类重点人群中,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形成了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制。例如,在交通运输领域,为205辆出租车及从业人员建立信用档案,对绕道行驶、拒载乘客等不良行为予以扣分或降级,促进行业规范管理,出租行业投诉率同比下降72%。在实施行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上,组织法院、市场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等单位,在40多个领域签订联合惩戒备忘录,实行跨行业信息共享、信用联管,目前已提报共享联合惩戒信息1300多条,对230多家失信主体进行了联合惩戒。在2017年休渔期间,荣成市海洋渔业局将16名违规作业船东纳入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相关部门在燃油补贴、项目申报、融资贷款等10个方面予以限制,形成了有力震慑,2017年渔船违规作业同比下降了30%。

3.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在900多个村居组织、27万户村居民中实施信用管理,以村规民约为依据,对社会治安、环境整治、精神文明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和优秀表现建立信用记录,并作为实施约束和激励的参考依据,促进群众规则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四、在信用结果应用上做到“三个真用”。

1.在党政管理领域真用。凡是政策扶持、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活动,优先考虑信用状况良好的企业和个人,近年来有30多家企业因失信行为被取消上述资格。在干部选拔、评选表彰、发展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等过程中,将个人信用状况作为资格评定的重要参考,先后有18名党员干部因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多次交通违章、受到党政纪处分等原因,被取消提拔重用资格,210多人被取消评先选优资格,129人被取消村级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和“两代表一委员”推荐资格。

2.在经济活动领域真用。制定了《关于企业个体工商户在经济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的意见》,鼓励社会成员查询和使用信用信息,控制和防范信用风险。2017年,荣成市信用办与人民银行荣成支行合作,组织24家金融机构在贷款授信中实行“双查”制度,即既查询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信用信息,也查询荣成市公共信用信息,促进了公共信用信息向经济领域拓展应用。近年来,社会成员在选择合作伙伴、信贷、投资等方面查询和使用信用报告5800多份。

3.在公共服务领域真用。积极探索信用结果社会化应用,25个部门在管理服务事项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等方面,推出了“信用贷”“信用阅”“信用医”等63个守信激励产品。例如,荣成市农商行推出“信用贷”,对诚信个人放宽授信额度和还款期限,并给予30%的利率优惠,目前已完成授信420户,发放贷款1.5亿元;医院系统推出“信用医”,对诚信个人提供免收住院押金、手续容缺办理、享受陪诊服务等优惠便利;在公共服务领域,对诚信个人可减免300元取暖费、30方水费,享受公交乘车四折优惠等。2017年,6500多人从守信激励产品中受益,累计减免押金和有关费用40多万元。

通过多年扎实推进,荣成市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社会矛盾纠纷减少了22.8%,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了26%,法院案件执结率提升了15%,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朱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