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征信,一场重构性变革

金融博览杂志2018年04月28日11:36分类:信用观点

说起信用,每个人都不会陌生。正是人与人的信用与契约关系构成了我们日常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没有信用,整个市场上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将难以正常开展。

近年来,中国的征信体系日趋完善,尤其是在“互联网+”热潮兴起之后,互联网+征信产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亦已在征信体系中掀起了一场重大变革。

征信业,从探索到快速发展

何为征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定义,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的信用信息和个人信用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这里面的信用信息指的是交易的一方在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一方为其提供商品与服务的行为,是随着商品流转与货币流转相分离,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时间与空间上的不一致所产生的。

根据这个定义,信用可以说是随着人类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个必然现象,只要商品经济出现了交易与资金相分离的过程,就必然会伴随着信用的产生。那么,随着商品经济活动的日益发展壮大,市场对于征信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纵览中国征信市场的发展历程,征信在中国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民国时期经济学家王维骃曾称:“征信事业虽非自我国所始创,然各钱庄之有征信或信用调查甚早。”

如若从机构沿革上来看,自1932年中国第一家民间征信机构“中华征信所”正式成立至今,征信在中国的发展也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新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全面建立,服务市场经济的征信业务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征信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改革开放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征信探索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债券的发行逐渐普遍,为了满足企业信用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信用评级企业:上海远东资信评级有限公司。与此同时,日益繁荣的对外贸易让征信的作用日益凸显,于是1993年,专门从事企业征信的新华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成立,从而奠定了中国征信产业的基础。

二是从1996年到2002年的产业起步阶段。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推行企业贷款证制度。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筹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系统要求银行将企业贷款情况上报给中国人民银行,录入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当该企业向其他银行申请贷款时,商业银行就可以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进行查询验证,从而有效防止多头借贷、欺诈行为的发生。该系统成为企业征信系统的前身,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层面征信系统的起源。在此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深圳分别成立了上海资信和深圳鹏元两家征信企业,成为中国以企业形式运营征信的源头。2002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建成地级、省级、总行三级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查询。

三是2002年至今的产业快速发展阶段。

2003年,国务院正式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监管职能。此后,中国征信产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建成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5年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升级为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标志着中国征信体系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征信产业在中国日益蓬勃发展,成为中国金融业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018年2月,百行征信首张个人征信牌照获批,国内的个人征信行业有望加速发展。

互联网+给征信业带来的挑战

改革开放后近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征信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零的突破,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亦给征信业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互联网将大多数个人相互连接了起来,在以B2B为主要业务形式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B2C业务和C2C业务,原有针对企业的征信数据已不能满足社会征信需求,个人征信业务在征信中所占比重变得日益重要。

而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征信体系是以企业为核心的征信系统,个人征信都是基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个人金融交易行为来确定的,但在互联网社会中,很多互联网机构以支付为入口,承担了大量的类金融业务,这些类金融的交易行为游离在传统的征信体系之外,让很多的信息无法进入征信系统,从而让征信的评估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随着一些互联网平台的介入,我国个人征信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一是征信产业参与者众多。

说到征信,似乎每个人都能够说上几句,但是到底有多少企业在做征信呢?众所周知,中国有8家个人征信机构、138家企业征信机构,但是这个数字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大多数金融机构和互联网机构的大数据部门乃至于大数据公司都在将征信作为其重要的业务来源,由于征信与大数据的产业界限不够清晰,中国征信产业形成了以征信公司、大数据公司、金融机构风控大数据部门等为代表的三大类征信主体。参与者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成为了中国当前征信产业的重要特征。

二是征信数据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征信的核心在于数据,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支持之下,数据信息正在成为最重要的金融资产之一。但是由于我国的互联网实名制制度依然尚未完善,大量个人数据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其中夹杂着众多的白噪音数据,很多虚假的、被污染的数据充斥市场,从而导致了数据征信的误差甚至风险。

三是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征信市场上虽然数据主体众多,但是数据孤岛现象较为明显。最典型的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主要收录个人的金融机构交易数据,而阿里系的芝麻信用基本上主要依托于淘宝、天猫、支付宝的交易和行为信息,腾讯系的征信基本上依托于腾讯的社交数据,平安系的前海征信主要依托于平安的金融数据。这些征信机构各有各的长处,却同样各有各的短板,数据孤岛现象较为突出。

以互联网+征信重构社会信用体系

市场参与者众多、征信数据污染严重、数据孤岛突出等核心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掣肘。因此,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国家开始整合各大数据主体的数据资源,真正实现征信业务的全面发展,引导个人征信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

2018年1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已受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筹)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2月22日,百行征信拿到了央行公布的首张“银征信许准予字”文件,这也就意味着百行征信已成为国内首家个人征信业务获批的企业。

研究百行征信的组成,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家集中国各大征信企业于一身的组合式征信机构,其股东构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持股36%,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持股8%,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鹏元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考拉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持股8%。

百行征信的成立将彻底改写中国征信市场上鱼龙混杂的局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或将对中国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带来一次全面的重塑。

一是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全面升级。

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所有征信数据都来源于互联网,互联网用户数据使用的最高权限在于互联网企业本身,一旦出现服务器泄露或者黑客攻击,就容易导致用户隐私被侵犯。与此同时,由于互联网公司拥有过高的用户权限,从而极其容易产生道德风险,造成用户信息被滥用。所以,百行征信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数据的混乱局面,由国家出面统一协调各方信息数据来源,有效防止过度数据采集,减少用户隐私被侵犯的概率,从而真正保护用户信息。

二是降低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性风险。

当前,征信系统中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收集不足,导致了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着多头借贷、借贷诈骗等现象,还有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一方面,信息数据不全面,导致了金融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各个机构数据孤岛现象严重,机构之间壁垒森严,数据共享成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百行征信的出现或可将原先散落在各个机构之间的互联网金融信息、网络借贷信息、消费金融信息、社交信息、用户行为信息整合起来,有助于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缓解信息分割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降低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三是进一步提升传统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

百行征信通过数据收集,将征集到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收集到的互联网数据,诸如在线水电煤缴费情况、在线消费金融服务等,通过互联网账户确定数据的完整性,从而让个人征信数据逐渐完善。以后,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开展,或将不仅仅依托于央行的征信系统,更可以联合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系统,从而让个人的大数据画像更加清晰可靠,有助于商业银行进一步控制业务风险,对推动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有着更好的促进作用。

四是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企业成本。

在百行征信成立之前,互联网金融企业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进行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自身的大数据底层仓库,从而对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和成本压力。百行征信成立之后,将会让个人的征信数据在机构之间实现共享,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再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基础数据建设,只需要在百行征信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原有数据资源,就能够形成较为完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在提高数据的完整度和可靠性的同时,亦能大大降低成本,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集中资源投入自身产品的研发和风控体系建设,真正促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实现普惠金融,提升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的深度与广度,进而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建设。

互联网+征信的未来已来,信用体系的重构将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一个真正以信用为基石的时代将会真正到来。(江瀚)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朱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