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征信的“互联网+”场景应用

金融博览杂志2018年04月28日14:26分类:信用观点

2018年2月,央行公示了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行征信”)为公示表中唯一机构。

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考拉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个人征信机构,将以百行征信参股公司的身份,以数据共享共联入公共平台的模式,参与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2015年以来,上述8家试点机构,在试点过程中,凭借各自优势,始终致力于打破数据信息孤岛,用更多元化的打开方式,解锁“信用”这一场景的无限想象空间。

信用变现:用免押金来触碰痛点

哈罗单车成为了2018年央视“3·15”晚会后备受关注的共享单车品牌。还好,是被“正面”了。

“3·15”晚会上曝光了共享单车10亿元押金难退,而恰巧就在2天前,哈罗单车刚刚成为首家全国彻底信用免押金的共享单车。而为其提供个人征信服务的,正是背靠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

之所以选择哈罗单车,按照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的说法,是一些共享单车的高层对这种模式颇多嘲笑,而哈罗单车的负责人则在共享单车遭遇退押金潮之时也深表担心:“我也担心自己看着巨额押金心痒,拿去做别的了。”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结果似乎颇为成功。9000万人次免押金骑车,损毁为50辆,在2017年最后一季度的大规模试点中,免押金带来的用户增长超过40%。但这还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对于共享单车用户来说,能不能退押金这个隐忧没有了。

这是个人信用的场景延伸模式之一。而在芝麻信用的试水应用中,不仅仅是单车,还有租房。几乎和哈罗单车的消息同步,办公空间WeWork和芝麻信用共同推出全球首个信用免押办公社区。

无论是哈罗单车还是WeWork,其吸引人眼球的关键都在于“信用免押金”。“押金”作为痛点的存在,起源就在于双方的不信任,即信用问题。而个人征信一旦能够完成对个体的信用画像,又通过商业征信来遴选出良好商誉的商家,就完成了对交易双方的信用背书。

此外,相对于办公社区这样的场景,芝麻信用在2017年10月推出的信用租房,适用场景更加广阔。彼时,支付宝宣布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等8个城市开通信用租房服务,首批上线即有超过100万家公寓(未包括个人房源)入驻。

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博宣称:“这一模式此前在上海进行了半年左右的试运行,我们发现,提供信用免押金的房源虽然仅占房源数量的15%,但却占据了80%的成交量,这证明信用租房模式非常受用户的青睐。”

同时,由芝麻信用引发的免押金热潮,也在其他个人征信平台的服务中心开始火热。

尤为典型的是在1月末向全国范围开放公测约一天后即关闭信用查询入口的腾讯征信。根据其官方介绍,通过腾讯信用分可以使用的服务主要包括信用金融和信用生活场景服务。而所谓生活场景则包含了免押金骑行、租房、租玩具等模式。

更多的场景正在打开,对八大个人征信机构的信用场景服务进行简单梳理,不难发现此类触角已经向玩具租赁、酒店、租房、租车、共享单车、婚恋、分类信息、二手商品交易、学生服务、公共事业服务等近百个场景蔓延。

信用“变现”,已经跳出了常规的信贷模式,而这个痛点解决的其实是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问题,而信用背书的落点,则实质仍在于平台本身的多元化大数据体系。

数据画像:从平面到立体

传统的个人征信,其盈利环节大多在信息付费查询之上,亦因为适用场景较少,更多的价值有待开发。而众多的大数据公司则往往将收集来的个人数据进行商业销售,其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等社会问题,亦逐渐成为了社会隐患。

互联网+征信,在某种意义上,赋予了征信强烈的互联网思维,也即在免费、共享的基本构架搭建之初就带有大数据思维。

八大个人征信平台,都有自己的数据来源,且独特。芝麻信用拥有来自淘宝电商以及余额宝理财产品的数据;腾讯征信是独一的社交数据;前海征信和近1600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考拉征信背靠拉卡拉深入到了便利店自助终端、智能支付设备、手机APP之中;鹏元征信可以通过身份认证、个人反欺诈分析、贷中风险监控为用户画像;中诚信的信用报告涵盖了身份、教育、职业、通信、司法等众多维度……

每一个平台,在个人征信业务的试点过程中,其实都在探索依靠自身的商业闭环和产生的大数据,来完成用户画像。相对而言,这样的用户画像尽管还不完整,但却是立体层面的,较之央行征信主要采集银行征信信息、更多偏重于信贷交易信息来说,人群覆盖面更为广阔。

以芝麻信用为例,其上线于2015年1月5日,到2017年7年,支付宝活跃用户约4.5亿人,即芝麻信用的收录人数大约为4.5亿人次。同时期,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收录的9.3亿自然人中,仅有4.6亿人有信贷记录。

此外,芝麻信用等个人征信平台的数据来源极度多元,故其画像能力更显立体。

然而,画像更立体,并非民间征信的全部“价值”所在。八家机构都试图依托于互联网形成自己的业务闭环,在客观上就分割了市场的信息链,而且每家的信息覆盖范围都受限,信息不广、不全面就带来了产品有效性不足,不利于信息共享。

基于此,百行征信的出现,恰恰是让大数据可能完成的信用画像,在官方与民间数据的全互通之下,无限接近于“真相”。此外,百行征信带来的数据共享,亦为个人征信机构的未来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个人信用的“新市场”场景

近年来,个人征信平台在试点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不断“试错”的发展历程。而试错就必然面临错误。芝麻信用在“机场快速通关”“圈子”“年度账单”等数次风波中出现的错误,便是个人征信业务试错中的必然。

但个人征信的未来之路已经越来越明晰。简单的免押金,只是解决“痛点”,而痛点不等于刚需。个人征信平台还需要另辟蹊径,打开更多个人信用使用上的刚需场景,甚至可以是以前未必存在的新市场,即未来发展的“蓝海”。而个人信用的升级,或者说从信用上升到身份认证,便是这诸多“新市场”中的一个。

反身份欺诈是身份认证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鹏元征信给出了互联网身份识别的解决方案。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建立云欺诈数据库,结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欺诈风险评分,进行精准的网络身份识别,形成了一套“防身份欺诈风险解决方案”。

而在“证明你就是你”这个问题上,背靠海量社交数据的腾讯征信则用了一个更为简单粗暴的黑科技:2016年的数博会上,腾讯征信展示了实名认证产品及人脸核身APP,这是在对多种渠道大数据的深入挖掘基础上分析开发出来的,据国际权威机构评测,其准确率达到99.65%。该功能已独家应用于手机QQ钱包、腾讯理财通、微众银行、微信支付、QQ安全中心、微证券等产品场景。

此外,各家个人征信公司都有着更为独特的发展诉求。

“以前,每家金融机构都会有自己的‘黑名单’,但机构间都不联网,骗子骗完这家骗另一家。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打通金融机构的数据壁垒。”前海征信旗下专注于研究大数据、风控和前沿技术的卅伍研究院宣称:为了解“老赖”是怎么想的,如发薪日贷款这个业务,我们团队已潜入相关业务用户聚集的“口子群”(贷款申请者汇聚并讨论相关话题的QQ群,这些群往往需要收费进入),从而让特定业务的个人征信模型更有针对性。相关风控模型的安全性大概能提高30%左右。

卅伍研究院还举例称:每个人在输入身份证号时,是有相对固定速度的。如果用户输入过快,我们会评估这是不是机器在注册;如果用户输入速度过慢,我们会认为不是其本人在注册,因为你对你的身份证号不应该不熟。这就是大数据风控一个典型的应用。

显然,这些奇葩但切实的概念,也让大数据标签从量大变成了精准。

从单个项目的风控建模,到依托央行征信与百行征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联通,这样的组合拳,才能让解决身份证明和个人信用上的漏洞“水到渠成”。

考拉征信则在另外的战场上发力,比如求职场景。2017年,由考拉征信和前程无忧联手打造的全新产品“无忧背调”正式上线,考拉征信将为入驻前程无忧的33万家企业提供全新“轻背调”大数据征信服务。而在此之前,其亦推出“小微商户信用评分模型”,据称可以帮助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及众多普通老百姓就业。

八家个人征信平台,从2015年获得试点资格开始,始终致力于在整合各自信息资源的基础之上,挖掘更好地实现个人信用变现的场景,而不是简单地售卖信用信息。

而随着个人征信平台业务的逐步深入,个人信用也日益深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诸多场景之中。个人信用已不仅仅用来证明一个人的诚信,更成为一个人的身份象征。人们更需要像爱惜羽毛一样爱惜自己的信用。

正如备受争议的互联网个人信用评分一样,看似三六九等的划分,以及类似游戏规则般的信用提升“套路”,其背后则是各种商业机会的悄然而至,以及每一个个体对自己信用等级的珍惜。(张书乐)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朱思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