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科技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金融世界》杂志2018年05月02日14:28分类:行业市场动态

微信图片_20180502142339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金融科技研究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中诚信征信共同主办,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作为学术支持的“2018第二届中国信用科技与普惠金融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腾讯公司副总裁马斌,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斌,四川省金融工作局局长助理、IMI副所长涂永红等专家参会,分享信用科技、银行科技、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实践与趋势、创新与安全。

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伴随着改革和转型向纵深处推进,金融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各方共同认为:当前中国金融业普惠程度有待提升的原因在于信用服务的缺失。与此同时,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改变着信用的表达、测量维度和评估手段,也在推动普惠金融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李扬表示,中国在普惠金融这个路上,走得比较稳,比较快,而且规模也比较大。他指出,发展普惠金融要注意三句话:“普惠金融是以可负担的成本,不是扶贫;一定有真实金融需求;有尊严的提供,而不是施舍的。”他同时指出,数字经济对普惠金融有着重要的意义。普惠金融的高级原则是数字化,即普惠金融真正的康庄大道必须要靠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铺平。

刘元春则认为,科技创新、金融化,以及普惠发展等三个关键词一起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并带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竞技运动。他也指出,在这个经济运动里,需要重新认识资源配置的规律,重新认识风险定价的模式,这些都给实务界和理论界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普惠金融要在实现商业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服务对更广泛人群的覆盖。在这当中,信用科技创新既能够以数字化、线上化提高金融服务可获性——推动“普”,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智能风控来反欺诈、降风险,提高金融企业的收益——实现“惠”。同时,信用科技创新应始终恪守金融的本质,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以践行者和监管者的远见和协同,推动信用科技和普惠金融的发展与安全。(记者韩韬)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