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修信用这门“必修课” 全国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侧记

信用中国2018年10月01日21:58分类:行业市场动态

2

补修信用这门“必修课”

——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班侧记

在听取了一天半的集中授课,参加在线信用修复考试,签署信用修复承诺书后,不少参加信用修复培训的企业负责人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我们之前的失信记录终于可以按规定申请修复了。”

9月27日~28日,为期两天的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以下简称“信用修复培训班”)在厦门举行。作为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主要聚焦交通运输领域的失信企业,课程设置更具针对性。来自68家企业的102名交通运输、港口物流领域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其中75人参加了在线信用修复考试。

强化“信商”

诚信经营方能行万里

3

“实施信用联合奖惩,让失信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可能获得的收益,让守信获得更多的优惠便利,这样心里这杆信用的‘秤’才能真正摆得正。”作为信用修复培训班的第一讲,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信用处副处长严畅从宏观层面向学员们介绍了我国推进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试点示范”的总体思路,以及框架体系中的“六个一”,即一个代码、一个平台、一个网站、一套信用监管机制、一个信用监测系统、一批信用服务机构。

“在事后联合奖惩方面,我国施行失信联合惩戒与守信联合激励同步推进。”严畅说。《中国信用》杂志记者注意到,谈及联合奖惩具体措施时,不少学员们一一记录下来,不难看出他们规避失信行为的同时,更希望成为享受信贷、审批、出行等优惠便利的守信者。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诚’指诚实无欺,‘信’指讲信用、重信誉,不欺不骗。”安徽省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钱念孙从中国传统诚信文化角度讲解了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是事业兴旺之基,是治理国家之道。“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思是说,说话做事诚实守信,可以行万里而无难;说话做事不诚实守信,则寸步难行。”

午休时间,三五位企业负责人围坐在教室里交流着上午课上的内容,其中一位告诉记者,诚信是做人做事的关键,但已不仅仅停留在道德层面,而是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方方面面关联起来。通过这次培训先把失信行为弥补起来,成为守信企业、享受守信便利,是他们的长期目标。

2017年海关总署对税务、证券、财政、环保、安监、质检等9个部门报送的500余家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限制了382家企业成为海关认证企业;原银监会2017年对5家安全生产“黑名单”企业涉及的19.72亿元贷款,采取了压缩退出措施……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干部余里彪在课上列出这组联合惩戒数据时,学员们惊讶不已。余里彪细致讲解了红黑名单的基本内涵、认定标准、认定依据等内容后,深入剖析了一系列重点领域红黑名单典型案例,目的就是让学员们明确“黑名单”的边界,规范经营。

“信用主体按照既定规则、制度和流程,通过一系列活动,维护和改善自身信用状况的过程,按照修复采取的手段,信用修复可分为信用信息修复和信用行为修复。” 厦门市信用办曾光辉向学员一一细数信用修复的方式、途径和适用群体。

收获良多

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诚信 

4

有数据显示,我国货车保有量占机动车保有量总数的7.8%,但货车肇事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28%,道路货运安全问题突出,大货车变成了大“祸车”。上述数据只是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隐患的一个缩影,信用监管正成为护航交通运输行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道路货运行业亟需信用监管手段,道路货运治理超限超载成为信用管理的切入点。”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罗凯研究员向学员普及交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相关措施等内容,去年2月,交通运输部联合35个部门共同签署《对严重违法失信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明确采取26项具体措施,部门联动,综合治理违法超限超载运输这一顽症。

参加此次信用修复培训的企业中大多是道路运输企业,对于他们关心的信用评价有何流程,归集哪些信息等问题,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物流平台分会信用工作组副组长董磊做了相关介绍:“在新形势下,道路运输信用体系建设主要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自律和社会参与四方主体参与。通过多种渠道的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归集省市县,以及工商、税务、司法、公安等部门的信息,形成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企业、从业人员‘一户式’信用档案。” 

天天快活(福建厦门)快递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企业,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公司负责人李女士谈及自己的学习心得时表示:“参加培训班虽然是修复信用的必要环节,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后会以更健全的内部制度,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 

厦门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集装箱运输干线港、东南沿海的区域性枢纽港口、对台航运主要口岸,水运企业众多,中国市场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学辉围绕水运业信用体系建设讲解了水路运输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以及水运市场监理、施工企业等细分主体信用评价方法。

“企业诚信不仅是领导守信,更在于每一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践行诚信。” 厦门某物流公司商务部蒋经理感慨道,“对于之前的违规行为,公司已做整改,我们公司的操作场所都处在海关监管区内,日常操作必须要符合海关监管的规定和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更加熟悉法律法规,让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同时,把相关政策法规和诚信理念带回去,加强公司内容部的培训和宣贯,目的就是让规范、诚信的理念融入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多方联动

探索信用修复新路径

5

 

9月28日下午1:30,在线信用修复考试正式开始,学员们依次走入考场,进行1小时的笔试。培训期间人脸识别进入教室,上课下课扫码打卡签到,“刷脸”进入考场,培训过程中“信用”元素无处不在,确保了整改失信行为的真实性和针对性,树立诚信意识的实效。

“我单位郑重承诺:一、所提供资料均合法、真实、准确和有效;二、已按照行政处罚决定机关规定和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及时、全面接受了处罚;三、将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依法守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四、自觉接受政府、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舆论的监督,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五、若发生违法失信行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接受处罚,并依法承担相应责任……”参加考试后,企业法人代表依次签署信用修复承诺书,本次信用修复培训班正式结束。

参加此次培训的68家企业中,厦门阳合商贸有限公司、厦门公交集团掌上行科技有限公司、神州优车(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和杭州优行科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等4家企业并没有处罚事项,但公司负责人还是主动申请参加了培训。

方维亮是神州优车(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培训经理。谈到主动要求参加此次培训班,方维亮告诉记者,该公司每月都有针对司机的诚信教育课,此次培训丰富了信用方面的新知识,回去后将进一步充实到司机的诚信教育课程中。他表示,近几年,公司始终将诚信经营、规范管理放在首位,去年1月,神州优车(福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福建获发首张《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也是全国首张网约车牌照,这是对我们诚信规范经营的肯定,更是鼓励。

一个月前,在广东清远举行的全国信用惠民便企现场交流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强调,信用修复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的必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失信主体退出惩戒措施的制度保障,是提高失信成本,提升社会诚信意识,预防失信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

参与此次培训的专家表示,随着此次信用修复培训班顺利结束,一批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的同时,也是一次国家与地方联动,发改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联动,纵到底,横到边,多方联动探索信用机制的成功实践。

(《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王淼 刘梦雨 吴限 )

【花絮】

信用修复在线考试“7步走”

21

1、认真备考

22

2、核实信息

23

3、“刷脸”入场

24

4、计时答题 

25

5、实时监控

26

6、考毕出场

27

7、签署承诺

(本文图片均由《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吴限 摄)

28

《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吴限 摄   

为构建有利于鼓励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信用修复机制,提高行业信用监管水平, 9月27日,首届公益性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以下简称“信用修复培训班”)在厦门正式开班,近百名失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以及导致失信行为的企业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标志着我国的公益性信用修复培训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信用修复培训班由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指导,厦门市发改委主办,北京信世界社会创新发展中心、中宏网、《中国信用》杂志承办,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致诚信用大数据基金会作为支持单位,来自国家公共信息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物流及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以及厦门市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为期两天的集中授课。本届信用修复培训班主要针对交通运输、港口物流领域失信主体,培训内容包括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规政策、失信联合惩戒措施及其对各类主体的影响、信用修复的方式和程序等。参加培训的失信企业通过此次培训可按规定申请修复。

据培训班主办方介绍,失信企业申请信用修复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失信行为属于可修复范畴,信用修复有法可依;失信企业代表全程参与信用修复培训;失信企业代表在培训结束后均通过信用修复考试;失信企业按要求完成整改措施;失信企业代表(或法定代表人)按要求签署信用承诺书,并在“信用中国”网站、“信用中国(福建厦门)”网站上公示等。

2016年6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 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的失信黑名单月度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8月,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新增失信黑名单信息336,884条,涉及失信主体 288,827个;8月份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214,036个。与会专家表示,从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需要进行信用修复的失信主体数量巨大、意愿强烈。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必要环节,是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诚信风尚的一剂良方。” 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林晓辉在开班仪式上表示,希望参加本次信用修复学习班的法人代表和企业管理者能珍惜机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通过培训强化企业信用建设意识,塑造诚信企业。

厦门港口管理局副局长陈一端在致辞中也表示,目前中国企业平均寿命较之欧美、日本企业还比较短,诚信缺失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指出,信用修复应在法律管理下实现,相关企业要以信用培训为契机,进一步通过企业制度的完善和企业员工的教育,真正将诚信作为企业发展的命脉,为企业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国家发改委财金司信用处副处长严畅表示,诚信对于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对于企业经营发展,对于社会和谐健康运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联合惩戒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幅提高了失信成本。失信企业通过整改、培训、承诺等环节修复信用,并在此基础上希望企业建立可行的长效机制规范经营行为,优化营商环境。

“信用联合惩戒增加了失信成本,信用修复为企业提供了重塑诚信的机会。”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综合规划处副处长杨柳表示,信用修复专题培训作为信用修复的条件之一,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希望企业认识到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实现由不敢不诚信到不能不诚信,再到不愿不诚信的转变。

在开班仪式上,中宏网开发运营的“在线信用修复辅导系统”正式上线,帮助各级政府部门完成失信企业培训,失信企业自主完成信用修复,实现信用修复全国数字化、标准化、一体化。

据悉,本次信用修复培训班秉承公益性原则,厦门致诚信用大数据基金会作为厦门市首家致力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公益基金会,为此次信用修复培训提供资金支持。

据介绍,通过两天的培训,学员将参加在线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合格者统一签署信用承诺书。

(《中国信用》杂志记者 王淼 刘梦雨 吴限)

  【花絮】      

信用培训“新表情”

31

实名认证,“刷脸”进教室

32

手机扫码,听课先“打卡”

33

提前进教室,预览“信”课本

34

认真记录,甘当“小学生”

35

老师辛苦,下课被“追问”

36

课间休息,交流“信”体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杜青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