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档案 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安徽日报2018年10月25日21:23分类:地方动态

晒出“红黑榜” 把好安全关

10月19日上午,记者走进位于合肥市蜀山区天龙路与大别山路交口的南岗镇惠民新村菜市场,入口处一张诚信“红黑榜”甚为醒目。榜上展示的是9月份商户诚信情况:3家红榜商户,1家黑榜商户。

合肥惠民新村农贸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孙汉国介绍,除了上榜公示,市场管理方还会授予红榜商户“十星经营户”流动红旗,奖励200元,黑榜商户则当月罚款200元。 “设立‘红黑榜’,并采取奖惩措施,能够引导商户践行诚信经营的理念。”孙汉国认为。

记者了解到,蜀山区在各农贸市场建立诚信经营“红黑榜”,对诚信经营典型在红榜上给予公示表扬,对被投诉、被查出有不诚信行为的商户则将其列入“黑名单”,在黑榜上予以公告批评,以此倒逼食品经营者强化诚信经营意识,从源头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除了用红黑榜晒出“信用值”,不少地方在推进食药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中,将开展诚信示范创建活动,作为实施食药监管的“牛鼻子”,推动诚信理念深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

作为淮南市田家庵区两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单位之一,位于该区朝阳路上的永辉超市在门口处贴出诚信经营承诺书,设立食品检测室,要求所有肉菜商品配备合格的检验检疫报告才能收货。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超市承诺一定时间内可无理由退换货。

“‘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是我们良好信誉的直接体现。 ”该超市行政经理金兰介绍,自2015年进入淮南市场以来,凭着价格公道、质量可信,永辉主打售卖的生鲜类产品很快赢得消费者认可。 “消费者的信任,才是企业持续发展和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金兰说。

风险入档案 监管再加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诚信“红黑榜”,还是诚信示范创建活动,均侧重结果公示,但在企业信息归集、信用评价、奖惩措施等方面还存在覆盖面不全、标准不一等问题。“构建食药安全信用体系,必须在归集经营者信息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管理制度。 ”淮南市田家庵区食药监局副局长职东平认为。

为构建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我省在2016年就开始推行食品药品风险分级监管制度。根据食品药品单位的产品情况、质量安全管控情况和信用情况等风险要素进行定期评估,按照风险高低评定等级,实施分级监管。

据了解,合肥市现有药品、餐饮食品、保健食品等相关企业近7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六分之一,而且企业整体上呈现多、小、散、弱的特点。自2016年起,合肥在全市推行食品、药品等全品种、全环节、全过程风险分级监督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合肥市完成对59316家持证食药生产经营单位首次风险评级。

“风险等级记入企业诚信档案,并依据风险等级决定对企业的检查频率,风险越高,检查次数越多。”合肥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风险分级实行定期评定、动态管理,企业每年的表现和信用情况会影响到下一年度的风险评定和监管频次。

企业信用档案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为规范全市食品药品企业信用档案建设,淮南市按照“谁许可、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将企业基础信息、日常监管信息、信用等级信息等内容纳入企业信用档案,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一户一档”。

截至今年2月,我省食药监部门已完成对全省41万余家单位的风险排查、评估和首次分级。不过,纳入风险分级监管体系的,还是以证照齐全的食药生产经营单位为主,而那些流动性大、证照不全的小摊贩、小作坊,目前仍是风险分级监管的盲区。“下一步,要对小餐饮进行质量升级改造,完善信息登记,实现风险分级监管全覆盖。 ”淮南市田家庵区食药监局食品药品监管股股长张兵和介绍。

失信尝苦果 守信得甜头

根据经营者信用情况实施联合奖惩制度,是推动完善食药安全信用体系的重要抓手。在建立风险分级监管档案的过程中,淮南市田家庵区以食药安全案件为重点,将近两年来存在违法违规经营的单位全部纳入失信名单,对有些性质严重的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 “2017年以来,我们查处各类食药安全案件170余件,罚没款240万元,案件主体信用情况全部录入风险分级监管平台,对打击食药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效应。 ”张兵和介绍说。

针对食药市场诚信监管,合肥市也出台一系列奖惩措施。比如,对药品批发企业开展常态化飞检,严厉打击过票、挂靠,对飞检中存在严重违规行为者直接撤销相关认证。为了鼓励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去年8月,合肥市食药监局出台了《“容缺受理”工作机制》,试点实施药品广告、保健品广告等六类行政审批“容缺受理”事项。对诚信典型和连续三年无不良信用记录的行政相对人,具备审批服务的基本条件、申报主要材料要件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和手续有欠缺的项目,允许先缺件预审或受理,以尽最大可能方便诚信经营企业。

对于诚信利企,安徽立方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体会。由于长期守信,公司赢得了医疗机构和主管部门的信任,在省直医药采购招标中被遴选为配送商。 “公司新增客户800多家,终端客户销售额增加到8000多万元,是诚信帮我们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

得失谈

德法并举 筑牢信用防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百姓切身利益,历来备受社会关切。然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惜铤而走险,要么以次充好,要么在产品中加入有害物质,既背离诚信原则,也触碰了法律底线。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加快构建诚信体系,破解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在现行法律体系中,体现诚信原则、确立信用机制的法律法规偏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就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而言,主要以政府推动和企业自愿为基础,企业若应付了事,信用信息的征集则会不及时、不全面,相关制度的运行效果会大打折扣,影响信用等级评定。对此,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强化食品安全管理。针对食品生产经营方式小而散、业态复杂的特点,要依法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制定实施“黑名单”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建立起有刚性约束力的诚信保障措施,全面推动食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有法可依,还要执法必严。在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应以确保食品行业从业者以诚信合法经营为目标,严格市场主体准入,加强抽样检验;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食品企业坚守诚信底线。要像打击其他刑事犯罪一样,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故意违法犯罪行为,保持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打击态势,让违法失信者无处遁形。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诚信体系建设中,发挥法治保障引领作用固然重要,但道德的规范约束同样不可或缺。在食品安全领域,道德的作用甚至比法律更加广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法律规范的不足。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诚信经营理念。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坚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诚信教育培训,弘扬诚信美德,加快建设具有良好职业操守和较强业务能力的员工队伍。

德法并举,最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应充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作用,通过健全行业规范和行业公约等手段,推进诚信教育、法治教育,确保“舌尖上的安全”。鼓励新闻媒体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公益宣传,对食品生产经营失信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此外,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群防群治,着力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诚信缺失问题。只有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才能共铸诚信社会,食品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殷骁)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