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再下一城 信用惠民便企迎来新年“大礼包”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9年01月03日18:40分类:信用研究

新华信用北京1月3日电题:“放管服”改革再下一城 信用惠民便企迎来新年“大礼包”

新华信用分析师胡俊超

2019年1月2日,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便利化改革措施,解决企业反映强烈的“注销难”问题。2019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推出便利化改革措施,意味着“放管服”改革再下一城,信用惠民便企迎来新年“大礼包”。

为回应广大市场主体关切,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解决企业“注销难”这一营商环境中的难点,促进企业“新陈代谢”、结构优化,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一是简化注销流程。将企业注销成立清算组的备案、登报发布债权人公告等,改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公示公告。大幅减少注销登记材料,只须提供清算报告等必需要件。将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简易注销试点范围,公告时间由45天压至20天。允许被终止简易注销登记的企业在达到条件后再次申请简易注销。二是简化税务、社保、商务、海关等注销手续。推行税务注销分类处理,未办理过涉税事宜或未领用发票、无欠税等纳税人,可免于办理清税手续,直接申请简易注销。对没有社保欠费的企业同步进行社保登记注销。三是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设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推行注销“一网”服务。严格企业主体责任,依法对失信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防止恶意逃废债。采取上述改革措施,企业注销时间将大幅压缩,简易注销时间减少一半。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出解决企业“注销难”组合拳,是实现惠民便企实实在在的举措,对于改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推出解决企业“注销难”组合拳有助于降低企业注销登记成本,加快构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实施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证照分离”等一系列改革,推动市场准入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2018年5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2018年年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要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以上,由目前平均20多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其他地方也要积极压减企业开办时间,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上述目标。

与市场准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企业登记注销由于事关企业、投资人以及相关权利人的权益保护,办起来非常繁琐。这使得部分市场主体消极对待注销登记,甚至干脆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就成了“僵尸企业”。本次改革有助于降低企业注销登记成本,加快构建市场主体退出机制。

其次,推出解决企业“注销难”组合拳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世界银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横跨企业全生命周期,评估体系包括“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等10个领域的数百个指标。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强化培训,促进改革》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已从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提升32位,首次进入世界前50位。

随着市场主体退出机制的逐步构建和完善,中国营商环境预计会进一步优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排名预计会继续提升。

第三,要充分发挥信用监管在解决企业“注销难”过程中的作用,构建市场主体退出长效机制。信用监管是加强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也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本次改革举措中,将企业注销成立清算组的备案、登报发布债权人公告等,改为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免费公示公告的做法,便是一次很好地把公开公示作为信用监管的基本方式。此外,还应广泛运用承诺告知制、研究制定“黑名单”制度,依法对失信市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以及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构建市场主体退出长效机制,真正把市场管活管优。(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