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凝聚“信用”力量 多措并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新华信用2019年04月01日16:50分类:地方动态

新华信用兰州3月29日电(分析师俞昱邦、王恒尚)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探索、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很多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重要进展。

2018年4月发布《关于在办理相关业务中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公告》;2019年1月《甘肃省公共信用信息条例》正式实施……目前,甘肃省信用信息平台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已实现对接,与40多家单位实现了数据共享,归集各类信息4840余万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甘肃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多次表达了肯定。

强化制度设计  打破部门壁垒

信用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市场信用环境、降低交易成本、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

甘肃省通过完善宏观层面的制度建设,补足操作层面的制度设计,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按照《关于在办理相关业务中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公告》的要求,全省各有关部门在办理业务时,应查验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证照,在制发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文件、文书和信息系统录入时一律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为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及时归集到省级信用信息平台,解决数据流动性差,开放程度低的问题,甘肃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和联合奖惩案例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尽快按照新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报送工作,保障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目前,甘肃省信用信息平台与甘肃政务服务网实现了对接,在甘肃政务服务网“综合服务”模块中添加了“社会信用信息查询”栏目,在省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开设了信用信息查询入口,同时与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甘肃省税务局等40多家单位实现了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兰州、嘉峪关、平凉等11个市州建成了地方信用平台,省平台已归集各类信息4840余万条。

完善奖惩制度 推进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信用奖惩制度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完善奖惩制度是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举措。甘肃积极完善地方奖惩制度,扩大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的领域、范围。

为积极推进各行业监管部门联合奖惩工作,甘肃共签署惩联合戒备忘录36个、联合激励备忘录5个、联合奖惩备忘录3个,共计44个。

甘肃还重点对被列入全国涉金融失信黑名单中的22家失信关联黑名单企业、586家重点关注工商异常名录企业和3家非法集资预警企业进行全面治理,治理完成率达到100%。

加大宣传培训 营造良好信用建设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甘肃还积极开展信用主题宣传和主题培训工作。

一是共青团甘肃省委、省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共同开展“诚信点亮中国”系列宣讲进校园活动,在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宣讲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知识,传递“青年有信用,信用有价值”的理念,倡导学生们争做诚信理念的践行者,共同为诚信社会、诚信中国建设凝聚青春力量。

二是组织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全省涉金融严重失信市场主体法定代表人及涉嫌严重失信个人开展全省诚信教育暨涉金融领域信用修复培训视频会议。宣讲失信联合惩戒的法规政策,信用修复方式、程序,督促相关企业加快整改失信行为。

三是举办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培训会,讲解国家相关政策,规范甘肃省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数据标准,提升数据质量。

创新信用服务 探索应用模式惠企便民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需要通过信用服务加以体现,通过不断创新信用服务、探索应用模式,为企业、群众带来切身便利,逐步提升社会信用获得感,实现惠企便民。目前,甘肃省多项信用应用已在全省广泛使用,信用服务场景逐步扩大。

借助新版“信用中国(甘肃)”网站,实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合奖惩信息、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信息在网站全量公示,对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网站累计访问量553万次,信用信息查询41万次。

“百合信用”是兰州银行面向社会推出的信用服务综合应用体系,通过整合社保公积金、房产、车辆、工资收入、银行资产负债等多个维度的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机器学习方法,参考现阶段主流的个人信用评分模式,形成独立的一套评分体系。目前,“百合信用”已经逐步推开,被更广泛的运用于个人信用评价。

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惠民”为宗旨,甘肃推出了一款名为“爱城市”的本地化生活服务APP软件。该软件整合了政府相关部门、公众事业单位、社会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相关服务资源和权威信息,集成甘肃各类生活信息,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医疗、交通、旅游、便民、政务、资讯、办事等40余项惠民服务。经统计,2018年该软件月均独立使用人数18万人,月均启动次数366万人次。

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日趋完善,信用工具将广泛应用于我国社会经济治理的各个方面,信用将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标准,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