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大讲堂 | 杨志明:防疫与复工保就业两不误应对后疫情时代

7月22日,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做客“新华信用大讲堂”,以“后疫情时代拓展防疫与复工保就业的实践创新”为主题阐述深度见解并提出全面建议。本期视频将于7月30日通过新华财经APP和“新华信用大讲堂”微信小程序同步播发。

杨志明.png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

杨志明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疫情后几乎没有纯粹的传统行业,或多或少都有数字化、网络化的身影,智能科技将数据这个新的生产要素嵌入传统产业升级的全链条中,产生许多超乎想象的新事物,充分显示了市场主体的适应性和能动性。

“危机中孕育着生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能够实破常规产生新事物,给人们眼前一亮。”杨志明介绍,富士康、格力等先进制造业企业自制口罩机和口罩,迅速解决了一月下旬瞬时爆发的海量需求、一举三得;建筑业装配式、模块化板式住房快速发展,有效解决防疫期间工人隔离住房问题;美团等外卖和阿里、京东等物流实行无接触配送引领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各类办公、会议、宣传、教育、营销等活动转向线上引发在线活动热潮;华晨集团、盒马鲜生等企业探索弹性用工、灵活用工、共享用工等新型用工方式,促进了劳动资源的精准配置,大大提升了复工率。

同时,干部下沉、专班跟踪生产防疫物资和复工复产的大企业、大项目,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成为中国体制优势和战疫情中的亮点。

杨志明指出,半年的实践充分反映了错峰返城、分批复工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疫情冲击下,2000万劳动者值守岗位、防疫复工两不误的实践给后疫情时代推动全面复工提供了现实案例,浙江、广东等地的硬核复工措施和部分企业主动进行生产转型等创新也均给应对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实性带来新的启示。

杨志明表示,农民工是我国防疫与复工的最大劳动群体,也是疫情冲击下劳动报酬受损失最大、城市公共卫生防疫服务覆盖最薄弱的群体。面对下半年仍然存在的不确定性,十分需要拓宽现有“防疫与复工保就业两不误”的实践创新,拓展防疫与复工“两条腿”走路的独特方式。为此,他提出十点建议:

一是想方设法完成今年新增900万以上就业的目标,开拓复工复产新岗位。建议政府加大就业投入,购买新增百万公益性岗位,补充公共卫生防疫基层人员,延迟大学生毕业分配期至两年,继续扩招二百万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将今年农村“两后生”(初、高中毕业生)基本吸收到职业技术学院(校),开发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新职业岗位,关注贫困地区农民工就业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增加灵活就业人员使用宽松度等。

二是千方百计复工稳岗,稳住劳动者就业岗位基本盘。将稳岗补助与返还失业保险金、就业补助、培训补助统筹结合,尽最大努力将劳动者稳定在企业。

三是建立各级政府对企业供应链的“补链”“扩链”专项扶持。积极拓展国内供应链,财政、金融、就业政策综合发力,所需资金纳入复工复产援企政策“总盘子”,以优惠贷款扶持“补链”、以创业政策扶持“扩链”,尤其加大对民营困难企业“补链”稳岗力度。

四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扶持力度,将援企政策给企业的“放水”转化为扶持中小微企业的“管灌滴灌”。制定餐饮、住宿、批发零售、文化旅游业加快恢复计划和小微困难企业特别救助计划,下半年尤其是对小店铺、小工厂、小工程、小文娱这“四小企业”给予定向救助,包括减房租、减网租,采用共享用工、特殊工时制等。低风险地区放开对“四小”企业的营业限制。

五是对下岗职工大规模开展新职业、新技能培训。在三年(2019至2021)1000亿元补助培训50000万职工的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中,今明两年重点实施每年培训70O万人以上,达到可将2021年部分资金额度提前到2020年集中使用,特殊时期寅吃卯粮"也可以。对下岗职工大规模开展转岗职业技能和新职业、新技能培训等。

六是防范特殊时期困难企业劳动关系风险,推动劳动关系稳定和劳资两利。对劳动密集型特困企业加强稳定劳动关系的监控,对可能引发集体劳动争议的企业进行重点监测、主动快速依法处置集体劳动争议。充分发挥人社部门会同工会、企联工商联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家精神,寻找维护劳动基本权益和维护企业发展权益新平衡点,鼓励抱团取暖,努力实现劳资两利。

七是注重特殊时期劳动管理创新。加快研究现代服务新业态的新型用工管理暂行办法,研究新型用工参加社会保险新办法,探索基于数据的在线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智慧监察”。

八是营造防疫与复工双兼顾保就业的良好氛围。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加强对援企复工政策的宣传解读,制定农民工返城防疫手册和图解,明确防疫常态化期间“纪律”和“注意事项”。及时总结防疫防控与复工复产的新鲜经验和可复制的有效做法。

九是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对未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水平的要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发展城市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小户型租赁住房,将复工复产管用的有效做法升华为长远的政策创新。

十是充分释放“抗疫红利”。疫情让线上线下融合智能科技得到空前发展,成为“抗疫红利”,要以此为契机,将其嵌入传统产业全链条的升级改造中,提高工业效能,提高智慧城市的发展水平,实现人智融合,产智融合、城智融合。

“总体上,当前劳动领域的三大趋势是数量需求转向质量需求、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以及劳动力逐步流向产业升级和新业态。复工复产的阶段性恢复和走向高质量发展得中长期目标是有机结合的。”杨志明说。

本期视频将于7月30日通过新华财经APP和“新华信用大讲堂”微信小程序同步播发。“新华信用大讲堂”是中国经济信息社新华信用举办的高端智库交流平台,聚焦信用领域,汇聚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官员、知名企业家等,面向社会传播社会诚信文化,分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管理、风险防范等专业知识。

新华信用是中国经济信息社建设运营的专业信用信息平台,是新华社履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的重要举措。新华信用旨在发挥新华社品牌、公信力、渠道、资源等独特优势,通过“产品+服务+平台”的模式,开发一系列应用场景,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识别二维码进入新华财经直播间观看.png

(识别二维码进入新华财经直播间观看)

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新华信用大讲堂.jpg

(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新华信用大讲堂观看)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张雪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