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年终盘点)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如何构建?

年终盘点6比1.jpg

新华信用北京1月5日电(胡俊超、陈崛翔、雷星云)2020年以来,多个重要文件或会议对新型监管机制做出部署,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入2021年,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如何构建?

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监管是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监管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以信用为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日益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以来,多个重要文件或会议对新型监管机制做出部署,构建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加强市场监管改革创新,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2020年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要提高监管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等有效做法,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新型监管机制更加强调信用监管的基础地位

“新型监管机制,是指以现代社会治理、信用经济和信用管理理论为指导,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共享、分级分类和精准智能监管为手段,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制度。”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长韩家平说。

在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周雨看来,新型监管机制是以信用为基础,包含了事前信用承诺、信用报告查询、信息公示公开、信用评价参考,事中信用记录、分级分类监管、信用综合评价以及事后信用约束机制、信用修复机制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综合性制度。

“依托信息化、大数据实现的全流程管理,新型监管机制具有基础性、针对性、补位性、精准性、平衡性等五大特点。”周雨说,基础性意味着信用作为连结各部门的纽带,是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的根本;针对性意味着新型监管机制侧重强调分级分类和差异化、针对性监管;补位性意味着新型监管是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的优化升级;精准性意味着新型监管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精细化管理;平衡性意味着新型监管在谋求发展经济与防范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

韩家平认为,新型监管机制具有如下六大特点:一是突出了“信息”和“信用”在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全程信用监管;三是大幅提升失信成本,让监管“长出牙齿”;四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监管”和精准监管、智能监管;五是更加注重法治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用主体权益保护;六是多部门联动的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

专家建言新型监管机制实现路径

“信用监管是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尤其强调要依据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给予其不同力度的奖惩。”首都师范大学信用立法与信用评估研究中心石新中教授说,推行信用监管的前提,一方面是要把反映市场主体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应归尽归”,另一方面是评价主体能够依据归集的信用信息对被评价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韩家平认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实现路径应从五个方面发力:一是完善信用法规标准规范,尤其是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制度,将信用机制嵌入所有经济社会管理规则当中;二是健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信用监管平台,不断完善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和应用;三是拓展信用监管的应用场景,将信用监管与各种应用场景有机融合,形成管理闭环;四是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和市场主体的作用,建立由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协同共治制度;五是协调推动公共信用机制和市场信用机制建设,更多发挥市场信用机制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

石新中教授认为,信用监管制度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合理披露机制、信用产品供求机制、信用奖惩机制和信用修复机制。“目前,不少部地区和行业试行的信用承诺制、信用信息自愿注册制度等都是推进信用监管的重要尝试。”石新中教授说。(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冯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