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信用年终盘点)地方债发行呈六大特点 逆周期调控作用发力显效

年终盘点6比1.jpg

新华信用北京1月5日电(崔傅成) 2020年,地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呈现发行规模扩容、发行期限拉长、专项债重点投向基建、新设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专项债用作资本金规模增加、西部地区新增专项债规模提升等特点,充分发挥了逆周期调节作用。

发行规模提速扩容 支持“六稳”“六保”工作

随着山西、贵州和内蒙古三省区最后一批地方债于2020年12月30日完成招投标,全国地方债2020年发行工作圆满完成。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含计划单列市)共发行地方债1848只,同比多发734只,发行金额64438亿元,同比增长47.31%。从债券类型来看,2020年共发行一般债327只,金额23033.66亿元,专项债1521只,金额41404.47亿元。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教授看来,2020年以来,配合抗疫特别国债,地方债的限额调增和及时发行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持续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财力保障。各级地方政府严格实施中央有关规定,禁止专项债资金用于涉房项目,大力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专项债”,用于补短板、保民生、促就业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等领域。

发行期限显著拉长 匹配项目建设周期

2020年,地方债发行期限不断拉长,更好地匹配项目建设的生命周期。据统计,2020年地方债规模加权平均发行期限14.65年,较2019年的10.3年明显拉长。其中,一般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62年,专项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4.70年。

中债资信企业与机构总部高级技术总监李志博表示,近年来,财政部已经放开对地方债的期限比例结构限制,长期专项债券的发行占比逐步提高。地方债发行期限的拉长有助于更好地匹配项目建设周期和运营周期,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避免债务集中到期,缓解短期内偿债压力。

专项债投向聚焦基建 助力“稳增长”“惠民生”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据统计,2020年新增专项债投向基建类领域的总额34792.87亿元,占比84.03%,较2019年大幅提升22503.06亿元,占比上升近37个百分点。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指出,2020年9月国常会确定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带动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同时提出扩大适用范围,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领域,并规定专项债资金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房地产相关领域、置换债务以及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产业项目。专项债资金退出房地产相关领域,更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对稳增长、惠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

新设支持中小银行发展专项债 协助化解中小银行存量风险

2020年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通过专项债补充银行资本金。2020年11月,财政部下达2000亿新增专项债额度,用于支持化解中小银行风险,其中广东、广西、山西、浙江、内蒙古等省区在年内完成发行506亿元专项债。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袁海霞认为,专项债用作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将有利于把补资本与优化中小银行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此类银行提高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水平,达到化解和处置存量风险的目的;加强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提升“造血”功能;助力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小银行间接获得地方债的资金支持,保障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和持续经营能力。

提高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规模 有效发挥“四两拨千斤”带动作用

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作为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范围,并将各地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规模占比从20%提高至25%。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已有超3000亿元专项债用作铁路、轨道交通、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远超2019年全年规模,其中84%投向交通基础设施领域,有效发挥了专项债券“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孟祥娟表示,提高专项债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可以发挥专项债带动作用,降低基础设施短板领域投资门槛,推进专项债券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带动有效投资。

西部地区新增专项债规模扩大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增加中西部地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规模。据统计,2020年西部地区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11167.46亿元,接近2019年的2倍,同比增幅远大于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幅。

西南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叶凡指出,近年来,西部部分省市经济发展加速,财政实力改善,但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补短板、促发展的客观需求较强。专项债新增限额分配遵循正向激励原则,对中西部地区财政实力较强、举债空间较大的地区加大倾斜支持,能够支持当地在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的补短板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和牵引作用,加快推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基础设施通达性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