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信用领域大事记

6比1.jpg

新华信用北京5月7日电(分析师阮晓丹) 刚刚过去的2021年4月份,信用领域发生了哪些大事?新华信用(www.credit100.com)进行了梳理和盘点。

一、五部门: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至2021年底

4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延长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实施期限至2021年底。对于实施延期还本付息的贷款,银行应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

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加强粮食企业信用监管

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十四五”时期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秦玉云表示,要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加强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和中央储备粮库存动态监管。加大涉粮涉储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损害用粮企业利益的问题。

三、中办、国办: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在法治实践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法治精神,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推动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

四、《交通运输信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4月8日,交通运输部就《交通运输信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包括10章42条,重点针对信用信息采集与归集、失信认定、信用信息共享与公开、激励与惩戒、信用修复、信用评价与信用承诺等作出相应规定。

五、银保监会:重点治理虚假承保、虚列费用等行为

4月8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深入开展人身保险市场乱象治理专项工作的通知》,决定围绕销售行为、人员管理、数据真实性、内部控制等方面,对人身保险市场存在的典型问题和重点风险进行一次专项治理,重点治理通过虚假承保、虚列费用、虚挂业务、虚挂人头套取资金,账外暗中支付手续费等行为。

六、商务部: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推动市场主体参与信用建设

4月8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商务部将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企业诚信档案评价规范》的实施,推动市场主体参与信用建设,依托全国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诚信经营的承诺,建立诚信档案,公开信用信息。

七、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

4月8日,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状况白皮书》显示,2020年出现不良信用信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1.44万家。虽然该数字比2019年减少了9.7%,但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总量的15.5%。专家认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以科技创新增加高品质住宅供给、以信用建设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势在必行。

八、赛迪顾问:2022年我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17.2亿元

4月8日,赛迪顾问发布《2020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白皮书》,从市场概述、市场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市场趋势与预测等维度解析了我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白皮书显示,未来3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将保持15.4%的复合增长率,到2022年,中国公共信用数字化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

九、银保监会: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

4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面,通知就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开展农村信用建档评级工作、优化农村信用生态环境等作出具体部署。

十、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4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责令阿里巴巴集团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4%的罚款,计182.28亿元。同时,按照行政处罚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向阿里巴巴集团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其围绕严格落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内控合规管理、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平台内商家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改,并连续三年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自查合规报告。

十一、国务院常务会议: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草案)》,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和促进公平竞争提供法治保障。草案明确诚信和监管要求。市场主体实行实名登记,对提交材料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负责,并按规定公示年度报告和登记相关信息。对登记时提交虚假材料或有其他欺诈行为的,撤销其市场主体登记,直接责任人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登记。登记机关根据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实施分级分类监管,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登记事项进行监督检查。

十二、国务院办公厅: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

4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围绕健全惠企服务机制,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市场化征信机构,建设和完善“信易贷”平台,推动水电气、纳税、社保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围绕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各地区各部门要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方式,实施更加精准更加有效的监管。

十三、文旅部:加快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

4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就《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快推进旅游信用体系建设。着眼于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全流程,通过不断完善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制度和信用承诺制度、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严格失信黑名单管理等,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重要支撑。

十四、应急管理部:严格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加强失信联合惩戒

4月15日,应急管理部发布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意见。围绕坚持严格执法、着力提升执法效能,意见提出加强失信联合惩戒。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失信主体要及时纳入安全生产失信惩戒名单。对于列入严重失信惩戒名单的企业和人员,将相关信息推送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惩戒。

十五、证监会:并购重组领域财务造假相对突出

4月16日,证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0年以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件办理情况。2020年以来,证监会共办理该类案件59起,占办理信息披露类案件的23%,向公安机关移送相关涉嫌犯罪案件21起。该类案件主要呈现造假模式复杂、手段隐蔽、动机多样、情节及危害后果严重等特点,造假行为涉及并购重组领域的案件占比达到40%。

十六、国家发改委:全国“信易贷”平台发放贷款突破2万亿元

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截至2021年3月末,全国“信易贷”平台连通地方平台或站点总数达230个,累计注册企业615.4万家,通过相关平台发放贷款突破2万亿元,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将持续加大信用信息共享力度,不断提升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益。

十七、民政部公布2021年第三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4月19日,民政部公布2021年第三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中华国际风水协会、中华诵读联合会等11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在列。

十八、工信部:将开展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行动

4月20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介绍,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方面,工信部将重点加强互联网行业市场的竞争监管,加大合规调查评估的力度,摸底筛查平台企业合规的情况,开展行业不正当竞争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恶意屏蔽、强制捆绑、流量劫持、违规经营等扰乱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加强信用管理,实施失信惩戒。

十九、“珠三角征信链”建设在广州启动

4月20日,“珠三角征信链”建设在广州启动,广东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等首批共8家征信机构签署《“珠三角征信链”共建协议》。“珠三角征信链”主要以“粤信融”征信平台为依托,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将指导辖内征信机构自愿签署“珠三角征信链”共建协议,以区块链技术建设“珠三角征信链”,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小微企业融资和地方经济发展。

二十、工信部:正在酝酿个人信息保护新规

4月22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回应APP过度索权导致信息泄露等相关问题时表示,正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推动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工信部将进一步聚焦工具类、通信类等APP,加大欺骗诱导用户下载、弹窗信息难以关闭、违规共享使用个人信息和利用第三方嵌入式软件损害用户权益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整治力度。

二十一、七部门: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营销市场主体依法开展联合惩戒

4月2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5月25日起施行。办法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对行业协会商会的指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直播营销市场主体依法开展联合惩戒。

二十二、交通运输部:水运领域两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

4月23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水运领域许可事项首批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方案》,对水运领域首批两项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方案要求各单位要将船舶资料检查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范围,发现承诺不实的,依法终止办理、责令限期整改、撤销行政决定或者予以行政处罚,并纳入信用记录。

二十三、九部门:对医疗不正之风涉案药品和耗材实施信用评级

4月25日,国家卫健委、工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发布《关于印发2021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明确在12月底前将完成打击涉疫苗犯罪、核酸检测领域违法违规、医疗“回扣”“红包”等乱象行为。同时,依托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市场,对涉案的药品和耗材实施信用评级,采取限制或中止挂网、采购,披露失信信息等约束措施。

二十四、银保监会:整合信用信息资源为小微企业准确“画像”

4月25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强调综合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和信用信息资源,增强“能贷会贷”服务能力。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银税互动”“银商合作”“信易贷”等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将公共涉企数据与机构内部金融数据有机结合,改进业务审批技术和风险管理模型,为小微企业准确“画像”。

二十五、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地方民政部门依法取缔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

4月26日,民政部向社会公布第二批地方民政部门近年来依法取缔的部分非法社会组织名单,涉及北京等8个省区的82家非法社会组织。民政部提醒有关机构和社会公众避免上当受骗,并欢迎社会各界通过“中国社会组织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涉嫌非法社会组织活动线索。

二十六、银保监会:两年来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 部分违法股东受到信用惩戒

4月28日,银保监会介绍,银保监会持续开展银行保险机构股权和关联交易专项整治,取得积极成效,两年来共清退违法违规股东2600多个。同时,借助司法力量重点打击恶意掏空银行的违法股东,对违规持股情节严重且拒不整改的股东实施信用惩戒,倒逼整改落实。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