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广告看评价?企业品牌信用建设有新花样?

新华信用上海5月11日电(陈云富、冯钰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今出门逛街、吃饭先看评分几乎成消费者的必备程序,对企业而言,倾力打造的所谓“品牌”只有信用评价后才产生价值,那企业的品牌信用该如何构建?日前在上海举行的2021品牌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信用是品牌的生命线,品牌信用既要有“硬实力”,也需“软实力”。

11886183.jpg

图为论坛现场

信用是品牌的生命线

世界早已进入品牌经济和品牌消费时代,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数据显示,20%的国际品牌占有着市场80%以上的份额,近年我国也在加大支持品牌建设的力度,对企业而言,如何才能更好建设品牌?

“诚信、信用从古至今一直是商业经营和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在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创院院长、中国广告博物馆馆长黄升民看来,“双循环”时代,如何做到中国品牌与世界共享,让中国品牌在新消费浪潮中引领趋势,“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一句民间谚语给出了答案。

全国工商联常委、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也表示,企业品牌的塑造往往与诚信紧密相连。诚信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承诺,而品牌则是一种关系,是企业与社会、市场、客户、消费者以及合作伙伴的关系。企业希望消费者对品牌有忠诚度,但企业要对社会和消费者有诚信度。

“从根本意义上说,品牌信用是企业发展的生命,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洪涛认为,迈入“十四五”发展的关键时刻,如何科学地把握新发展阶段?打造良好的企业信用品牌,实际上已成为国内企业共同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和新要求。

在华铁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路立明看来,只有以信用为出发点的品牌建设,才能为企业品牌带来真正的价值。“牦牛哺育了藏族人民,一生是宝。”高原之宝牦牛乳业公司董事长王世全表示,正是怀揣这一初心,才重新回到高原发展牦牛乳业,造福藏区人民,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工匠精神助力品牌传承

品牌一端连着需求,一端则连着供给,做强品牌关键仍是做优品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优秀的品牌协同发展,优秀的品牌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工匠支撑发展。”在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明看来,优秀的品牌背后是每一道工序上都有工匠精工细作的把关。

杨志明表示,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国际语言,日本、瑞士等倡导的精工精神和中国倡导的工匠精神内涵基本相同,中国的工匠传承源远流长,至今依然名家荟萃,大师辈出。

优秀品牌源自工匠精益求精,工匠来自哪里?

“360行,行行出状元。”家具大师伍炳亮介绍,他从事传统家具行业42年,由于对事业的爱好,对艺术执着的追求,42年来专心做一件事,其经手的1000多件家具从定位到开料全部一手把关,使得这些作品让拥有者受到感染,带来了享受。

除了专注,也要创新。“如何更好的创新?”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吴浪说,近年有大量的设计创新,脱离了文化的本原,有的甚至向欧美发达地区审美价值取向靠拢,研究院一直倡导回归到创作的本真,通过大师带队建工作室,更好的传承了品牌。

目前,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联合中国劳动学会共同发起了“励志100-民族工匠行动”,目的正是引导企业弘扬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人才的技能水平、诚信意识、培育机制和职业操守成为品牌信用的基石。

“当前新冠疫情还未结束,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正为工匠提供广阔平台。”对此,杨志明表示,经济高质量发展使中国工匠迎来新发展机遇,未来企业“拥抱”工匠无疑前景广阔。

品牌信用体系逐步建立

“品牌的制造者是企业家,但品牌的拥有者其实是消费者。”九牧集团副总裁严桢表示,每个品牌都要跟消费者进行深度的沟通,消费者最终购买的实际上是品牌。

而品牌如何在市场环境中建立起长期的“信任”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教授、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秘书长王昕表示,在企业品牌信用的建设中,三个元素非常关键,一是企业的自我构建,包括企业的广告、品牌、营销都围绕其展开,二是消费者的选择,消费者用行动和忠诚度表达对其品牌信用的支持程度,三是媒体等第三方的监督评价。

事实上,围绕品牌信用体系的规范,业界已开始行动。据介绍,为更好服务民族品牌,2019年新华信用推出“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品牌信用服务计划”,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黄升民介绍,自2020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联合新华信用举办品牌信用建设研讨会开始,也相继在多个场合与各个领域的嘉宾进行品牌信用建设议题的探讨,希望通过与国家级权威媒体平台的合作,搭建起品牌信用舆论监督和传播的平台,推动中国品牌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论坛现场,17家企业荣获2020年度中国品牌金信学院奖。“希望将品牌信用理论、品牌信用数据、品牌建设案例融会贯通,为品牌信用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方向指引,树立起标杆和典范。” 黄升民称,通过品牌信用体系的打造,提升品牌信用价值,实现品牌号召力的提升、强化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链接能力。(完)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陈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