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清河:以“信用+应用”优化营商环境

“本以为材料没备齐要再跑一趟,没想到可以先办结再补材料,实在太方便了。”日前,河北省清河县某羊绒制品公司的张先生到清河县行政审批局办理业务,发现缺了一项材料。本以为又要耽误办结时间的申请人却被告知,因办事企业为纳税信用A级企业,企业信用评价得分比较高,可申请信用承诺制先行收件办理,并承诺在规定期限前提交相关材料。当天办结了其申请,申请人也按规定期限补充了缺少的材料。

信用承诺制是清河县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河县以推动“信用+”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发挥信用惠企便民的激励作用,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支撑作用、服务作用。

“信用+审批”让守信者“一路绿灯”

清河县将信用信息平台与行政审批系统对接,在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信用信息的查询嵌入审批流程,实现前台收件时输入信用主体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系统自动读取其信用信息,并提示相应的激励或惩戒措施。根据信用等级情况,提供容缺受理、绿色通道、全流程代办、告知承诺等服务,让守信群众有更强烈的获得感。

同时,清河县依托“信用+审批”平台,推出信用承诺制审批机制,按照“你承诺,我先批,事后审,失信惩”的思路,对信用优良的企业和个人通过书面信用承诺替代部分审批材料,实施“容缺受理”,先行发放证照。在简化审批流程的同时,加强对违背承诺主体实施联合惩戒,从原先“事前管审批”变为“事后管信用”,提升审批部门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真正实现了让信用信息多跑路,让守信群众少跑腿,行政审批驶入“快车道”。

“信用+监管”打造羊绒小镇信用可视化示范街

羊绒产业是清河县的特色产业,在清河县羊绒小镇商圈的商户门前都有一张二维码,顾客扫描这张二维码后,跳出的并不是常见的付款页面,而是这家商户的信用信息,包括信用评级、企业的基本情况、奖惩记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情况。

据清河县信用办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扫描商户信用二维码,就能进入信用可视化平台,了解商户信用等级,购物更安心。对商家而言,借助动态信用档案,将现有的资质、许可和荣誉实时展示出来,提升信用等级,赢得顾客信任,从而转化为更多商机。监管部门也可对商户实施“信用监管”。

据了解,清河县创建的特色产业信用平台——信用羊绒小镇系统平台,为羊绒小镇信用可视化示范街区提供了基础支撑。该平台基于《清河县羊绒小镇评分指标体系1.0版》,的8个一级指标和38个二级指标,归集了小镇商户信用信息,并对商户进行评分评价,按评分高低划分为A、B、C和黑名单四个等级。

通过“一键扫码”亮信用,羊绒小镇商户实现信息可视化,自觉接受监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这不仅是对商户最好的激励,也为公众消费提供参考。

图片1.png

“信用+金融”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清河县开发了以信用信息大数据为依托的“信用+金融”应用平台——“清易融”。通过整合县域内各方金融服务资源,高效归集涉企政务信息,实现企业与银行在平台线上智能对接。企业在平台一键式发布融资需求,自动匹配各银行信贷产品。银行通过平台快速查询企业纳税、用电等核心信用信息和其它公共信用信息,辅助银行快速完成贷前决策,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

截止目前,平台注册企业1404家,展示信贷产品31款,对接企业230家,发布需求420余次,完成对接资金8.27亿余元。尤其是疫情期间,有效助推了各银行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比重的提升。

“刚开始我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真的贷款成功了!”清河县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刘先生说,“2020年,经历了疫情的低谷,我们公司在无法提供足额的抵押和担保的情况下,仅凭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便成功获得了几十万的银行贷款,为企业持续发展解了燃眉之急。”

信用建设,关键在“应用”,清河县坚持以用为本,强化“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理念,力求通过信用信息使用体现出信用体系的价值作用,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良性循环。(清河县行政审批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王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