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汕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耿坚:政府先行引领社会信用建设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7月24日13:58分类:信用观点

核心提示:作为有150多年历史的通商口岸和上世纪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市早在2000年就部署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是广东全省最早设立专门信用建设工作机构的地级市。2012年,汕头被确定为广东省信用建设试点市,2016年,汕头又成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近日,新华社记者就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采访了汕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耿坚。

新华社记者詹奕嘉

广州(CNFIN.COM / XINHUA08.COM)--作为有150多年历史的通商口岸和上世纪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汕头市早在2000年就部署开展信用建设工作,是广东全省最早设立专门信用建设工作机构的地级市。

2012年,汕头被确定为广东省信用建设试点市。近年来,汕头市委、市政府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视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诚信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建设诚信政府为突破口引领全市信用建设。 

2016年,汕头又成为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着力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积极培育信用市场等方面工作,努力实现信用信息工作从建设、管理到治理的新突破。近日,新华社记者就城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采访了汕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耿坚。 

记者:2016年4月,汕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请问这对汕头城市发展有什么意义?

李耿坚:良好的社会信用是一个城市高度文明的体现。通过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营造诚实守信、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汕头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升级。

当前,汕头正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从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入手,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对于进一步推动“创文”活动开展具有深远意义。

记者:请您介绍汕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的情况,特别是在政务诚信、商务诚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大领域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李耿坚:我们在推进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着力打造“信用汕头”等多个领域工作均取得积极进展。

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方面,我们重点推进依法行政、规范权力运行和加强法治建设。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近年来,汕头压减了63.5%的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办事效率提速50%以上。

在加快商务诚信建设领域,我们重点加强安全生产、食药品、金融税务、价格等领域诚信建设。比方说,以“互联网+价格执法”为抓手,公开价格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将经营者价格合规与违法的相关信息记录入库,并在“信用汕头”网站予以公开。

加快社会诚信建设领域的重点是知识产权、劳动用工、卫计、社保、文化、旅游和环保等方面。如建立汕头市工程建设领域欠款欠薪曝光台,使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又如对污染源实施网格化管理,对在管污染源建立信用“绿、黄、红”牌评级制度。

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主要包括加大司法公开力度、严格公正司法以及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诚信建设。我们不仅积极推进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公开平台建设,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和考评机制,而且在广东率先成立司法巡查和审务督察工作办公室,努力打造过硬执法队伍。

2017年3月21日,汕头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考评

2017年3月21日,汕头市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工作考评

记者:汕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何创新亮点和经验启示?

李耿坚:信用建设政府先行。政府能否发挥基础性、牵引性和示范性作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坚持以建设诚信政府为突破口,引领汕头信用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是建设诚信政府的前提,必须规范权力运行、做到有法必依。汕头已规定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事项应事先通过市法制部门审查和论证,任何重大决策均以法律为依据、为支撑、为准绳,防止越权决策、违法决策。另一方面强调弘扬法治,着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诚信政府的核心是推进政务诚信。这方面汕头市的主要举措包括建立健全政府信用制度、完善政务诚信记录和建设信用信息平台。汕头已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21个领域逐步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同时加大对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失信行为的惩戒和曝光力度,建立“信用汕头”网站,覆盖全市43家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职能的部门。

建设诚信政府需要以政务公开为基础。我们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布市直部门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推进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公共资源配置、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减税降费、就业创业、环境保护、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市场监管等领域的信息公开。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