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华信用 > 信用聚焦 > 地方动态 > 多地城市管理者体验杭州“信用+”生活(2)

多地城市管理者体验杭州“信用+”生活(2)

中国金融信息网2017年07月18日19:16分类:地方动态

核心提示:17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导,新华社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举办前夕,江苏无锡、广东惠州、安徽淮北等多地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的城市管理者,在马路上、在图书馆里,亲身体验了杭州的信用城市建设情况。

“信用”建设在全国正遍地开花

事实上,江苏无锡、广东惠州、安徽淮北等已经成为全国信用建设示范城市,它们也在“信用”与城市生活、政务等方面进行多方探索。

十多年来,无锡不断发展完善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从全市公共信用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到国内首部创新性地方性法规——《无锡市公共信用信息条例》的诞生;从自主研发企业信用基准评价系统,到信用产品在行业中广泛运用;从政府引领推进信用建设,到社会各界信用意识重塑,无锡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信用体系建设之路。

在惠州,政府管理事项中累计使用信用报告超过5000份,信用成为“通行证”;1351家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成交业务破万宗;44家粮油企业136个产品进驻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2016年4月,惠州获批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推动信用信息的多领域、多渠道实践应用方面取得不少新进展。据《2017年中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评价研究报告》蓝皮书显示,惠州以90分的佳绩在全国被评价研究的城市中并列第三。

淮北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信用中国”与“信用安徽”的互通互联,让大数据为淮北市信用体系建设护航。目前,全市已归集自然人信用信息304万条,法人和其他组织信用信息18.4万条,累计数据量3.18亿项,位居全省前列。此外淮北市起草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暂行办法,发布淮北诚信“红黑名单”。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指出,城市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佳、最重要、最关键的推动平台,应在信用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突破。加强城市信用建设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激发城市发展活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效促使相关经济主体普遍采取信用的方式与手段进行融资、支付和交易,要鼓励城市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工作人员向体验者演示利用信用评分在移动图书馆免押金、免办卡借阅图书的流程。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

信用正“激活”城市 未来信用城市会是怎样?

信用城市的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萌芽,对此,实地体验的城市管理者们和业界共同对未来信用城市进行了畅想和建言。

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认为,10年后,国内绝大多数城市都将成为信用城市。伴随着信用的普及,超过90%的押金会逐渐消失;当生物识别技术与信用结合,超过80%的证明会逐渐消失;未来,信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取代支付的动作,不用现场付钱会逐渐成为潮流。

“在我心目中,未来的信用城市将是人人都讲信用的社会。”胡建斌说。

未来的社会将“有信用处处畅通,无信用处处难行”。高亚光说,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推动信用应用模式的建立,通过使之成为强性“磁体”,产生巨大“磁场”,积聚社会共建力量,并且信用可以用到更广的场景和范围中。

朱德海认为,目前第三方征信机构采集的数据相对比较窄,便利度还未考虑到全部的人群,例如在图书馆信用借还的场景下,不少老年人、少年是主要人群,但这部分人群不一定有线上“信用”,人群的普遍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扩展。未来交通个人信息等都可以接入信用城市中,让科技更有生命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服务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

新华社品族品牌工程

[责任编辑:安书怡]